…佔去大半版面的綠色蓬裙在其細膩的筆觸下色澤飽滿明暗有致…
舊美術館與新美術館中間隔著一條馬路以及一大片草坪,此館一如其名,收藏的是14世紀以後到文藝復興以及巴洛克前後的繪畫。她的鎮館之寶據說是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畫的雙子星的故事(原畫名 the rape of daughters of Lecippus,台灣出版的一本書直譯為”劫奪列其普的女兒”)[1],不過我們則對他畫的另幅人像更有興趣:
畫的是他與新婚妻子Isabella盛裝並坐著,兩個人手放在畫家膝蓋上的恩愛模樣。
據說這幅畫的重點之一就在那兩隻疊著的手上,在美術館的販賣部還可以買到這部分特寫的明信片,而入館門票上則是這幅畫中Isabella的臉部特寫。喜歡魯本斯那種很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畫風的人不妨直上二樓來到Room VII,這裡整間都是他的畫。
談到魯本斯這幅與妻子的畫像,另幅風格類似,出自法國名家布雪(Boucher)的龐巴度爾夫人[2]的畫像(Portrait of the Marquise de Pompadour)也令人印象深刻,佔去大半版面的綠色蓬裙在其細膩的筆觸下色澤飽滿明暗有致,充分表現出畫家對光影成熟的描繪技巧,綴於裙襬的朵朵紅花則巧妙的扮演者綠葉的角色,夫人潤紅的臉龐以及手中那本翻到一半的書,更加襯托出文藝復興之後以人為本栩栩如生的特點,中國學者張抗抗所著的”我游畫海”稱讚此幅畫為18世紀最具洛可可藝術風格的代表畫作之一。德國的文藝復興大家杜勒的畫還有前頭提到的拉斐爾的畫當然也是此館不能遺漏的畫作。其他還有荷蘭名畫家林布蘭的畫,他一生畫了不少自畫像,在這兒則收藏了一幅他年輕時的一幅大約只有巴掌大的自畫像。
[1]名稱聽起來很暴力, 不過絕非限制級畫作, 猜測是文藝復興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在畫作命名上的手法, 抑或直接取自神話典故之詞彙
[2] 18世紀法國社交名媛, 法國國王路易XV的情婦
舊美術館門票用的是魯本斯畫的與新婚妻子Isabella盛裝並坐的畫中Isabella的臉部特寫
-------------------------------------------------------------------------------------------
舊美術館筆記:
舊美術館展出14至18世紀約700件繪畫。舊美術館的 ground floor有一大半是作為不定期展覽的空間,另一半則展出16、17世紀 Flemish Painting 以及早期德國畫作,其中頗值得一看的是在 Cabinet 16-17,老彼得·布呂赫爾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描繪的夢想中的樂土: 三個躺在地上的胖子,看起來十分豐盛的食物….。first floor 有17間展覽室,除了前頭提到的Gallery VII整間都是魯本斯的畫作之外,在 Gallery II 可以看到杜勒的”四使者”以及他的自畫像, Boucher 的 Portrait of the Marquise de Pompadour) 則在 Gallery X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