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我最想看的是克林姆(Klimt)那幅”音樂”…
如果說這一趟德國行有什麼地方稱得上是做過功課的,就是這裡了 !
參觀美術館或博物館之前做功課是必要的,想想自己曾去過的羅浮宮,整整半天的行程好像除了跟著人潮被簇擁著與蒙娜麗莎四眼交會了3秒鐘之外,沒其他印象了 ! 新近看到一個資料發現著名的雕像,那個失掉手臂的”米羅的維納斯”就放在羅浮宮,名列羅浮宮三個鎮館之寶其一,可我實在一點印象也沒有;達文西另幅名畫”岩窟的聖母” (應該先看過達文西的密碼再去的),與達文西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的”美麗的女園丁”,三傑之另一,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以及其他眾多的藝術典藏… 都只能從照片資料當中喚起有限的片段記憶。再, 2003年大雪天曾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待了將近一天,結果當後來從其他文獻發現屬於該館必看的畫作之一 : 竇加的 “舞蹈學校 (ecole de danse)”,我是一點也沒印象時,真覺得白待了那一天 ! 而竇加的芭蕾舞者系列至少有超過10幅均典藏於此 ! 1997年造訪過渥太華的現代美術館,現今想起只對當時碰巧在該館展出的幾幅雷諾瓦的人物畫有點印象, 1993年東京的國立上野美術館,只能說曾經到此一遊了。
新美術館陳列不少印象派時期的畫,這是吸引我前來的主要原因。我想起多年前橘園美術館與奧賽美術館藏在高雄展出的盛況,而後來雖曾有機會到巴黎一遊,卻因時間有限而錯過。在這裡你可以駐足於莫內的蓮池前一刻鐘也絕不會受到干擾,梵谷十多幅向日葵當中的一幅也收藏於此(花瓶與12朵向日葵),塞尚的靜物,鐵道切割(The Railway Cutting)以及自畫像,高更的”誕生(The Birth - Te tamari no atua )”,馬奈的”在畫室的午餐(Luncheon in the Studio)”,竇加的一幅”燙衣服的女子(Woman Ironing)”……….都在這兒,其中我最想看的是克林姆(Climt)那幅”音樂”,因為從小到大參加過的各式音樂會常常都會發現這幅畫的影子: 或者是邀請卡,或者是門票,或者是節目單,或者是舞台背景設計。親臨檢視真跡,第一感覺是 “好小的一幅畫”,那個側著頭撥弦的纖弱女子比印象中更顯消瘦,據說克林姆的父親是金匠,因此他的畫有部分會用金箔作材料,也許這幅畫中那閃著金黃色光亮的琴身就是呢 !
新美術館門票用的是 Manet "The Luncheon"中那個手叉口袋看似正要離去年輕男子的臉部特寫
---------------------------------------------------------------------------------------
慕尼黑新美術館筆記:
新美術館展出自19世紀起,含蓋古典(Classicism)至新藝術(Jugendstil)風格的400多件繪畫與雕刻,其中尤其以德國浪漫(German Romantics)畫派與法國印象派的作品為最主要。這400多件收藏分布於廿餘間展覽室,要全部看完恐怕不是一兩天的事,特別是像我們這種把一天切割成好幾段趕場的遊客,能選擇性,略為深入的看某些收藏應該是一個最能兼顧各方的妥協方案。
跟我一樣對印象派畫作有興趣的人不妨直接從18展覽室看起,上頭提到Manet那幅” The Luncheon”以及一幅名為” Monet Painting on His Studio Boat”的畫(畫面上莫內坐在船頭寫生,靠船艙的位置則坐著一個女子),Degas 的” 燙衣服的女子”,Renoir 一幅半身、側面的仕女畫,莫內的” The Bridge at Argenteuil”等,都在這兒。走到隔壁,高更的” The Birth - Te Tamari No Atua”和梵谷的一幅向日葵在此。再往下,在20展覽室可以看到莫內的一幅睡蓮;塞尚的The Railway Cutting,靜物以及一幅他的自畫像在21展覽室,至於我最想看的”音樂”連同Klimt的其他畫作都在22展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