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超越的奧運游泳7金目標就是1972年在這個場地由他的同胞Spitz締造的…
原本的規畫其實是希望到奧運游泳池游兩圈的,游泳目前在我們家是顯學,更何況有個小孩立志要成為奧運游泳選手呢 ! 跟此刻最夯的北京水立方相比,這個場地超過30年了,不過我們不見得有機會到水立方一游,反倒是千里迢迢來到慕尼黑 !
雖然無緣實際下水體驗,但就近瞧瞧奧運游泳池的樣子也算不虛此行, 因此我們就特別走了一趟奧運公園。
從地鐵站出來會先經過BMW的總部,對很多車迷來說這才是慕尼黑必到的朝聖地,原本我也想把她納入行程,雖說還稱不上玩家,也大概沒能力成為BMW的車主(除非中樂透),但既來到慕尼黑,錯過她豈不可惜 ? 不過後來還是在時間有限必須取捨的情況下被刪除了,只能在她外頭照張像,略誌到此一遊 !
沒來之前無論是從照片中或影片中看到的慕尼黑奧運公園,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那一座座看起來像是白色帳篷搭起的建築,而今親臨近看才知道其實那都是不透水的塑膠半透光材質所組合成的頂棚,遮風蔽雨擋陽光,通通沒問題。
昨天在慕尼黑機場超大螢幕上才看到介紹此次奧運的奪金大熱門人物: 美國水怪 Phelps,而他要超越的奧運游泳7金目標就是1972年在這個場地由他的同胞Spitz締造的。我們在36年之後造訪此地,暑假周末上午的游泳池只有一些人在裡頭泡水,門票3 euro,算起來和台灣差不多 ! 挑高的建築搭配大片透明玻璃圍起的兩邊牆面,感覺相當具現代感且光線充足明亮,可說兼具露天泳池才有的通風[1]與採光,難怪德國在綠建築這領域一直獨領風騷。
[1] 一般泳池都是加多量氯做消毒因此通風是很重要的
歷史筆記:
關於慕尼黑這座奧運公園/場館以及1972年那一屆奧運,其實最為大眾所知者卻也逐漸被眾人遺忘者就是史稱「慕尼黑屠殺」(Munich massacre)的悲慘事件:
11名以色列代表團成員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殺害。
這讓慕尼黑這個德南第一大城至今都還蒙上一層陰影。
1972年的夏季奧運是德國主辦的第二次夏季奧運,而第一次德國所主辦的夏季奧運則是1936年在柏林舉辦的那一次: 儘管受到奉行”雅利安人種優勢論”的希特勒主政之故而引起不少國家的抵制,終究那一屆奧運還是如期舉辦,也在一片暗潮洶湧之中勉強落幕。接下來幾年,納粹勢力不斷擴張,終於在1939年引爆二次世界大戰的西方戰場,其間納粹黨羽近乎抄家滅族式的對待猶太人,在慕尼黑這個希特勒的主要根據地,猶太人下場之慘烈更是難以用文字來形容,前幾年幾部小說與電影,如”偷書賊(The Book Thief)”,”為愛朗讀(The Reader)”等都有相當深刻的描述。
場景回到1972年那次的恐怖攻擊事件,它發生之後美國代表隊第一個擔心的就是Spitz,因為他也有猶太血統。諷刺的是這發生在納粹早已被德國人丟棄的年代,而且就發生在當年納粹的主要巢穴,試想:
在德國第一次舉辦夏季奧運的36年之後,當德國已逐漸從二戰後的瓦礫堆中重新站穩之際,一個事前被賦予“一次代表和平與歡樂”的奧運,竟然在全球數億電視觀眾面前活生生上演這樣的恐怖攻擊事件。
2006年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電影《慕尼黑》,描述了以色列情治單位於事件後策劃的報復行動,其中有部分乃是基於事實,部分則是基於傳聞,或是電影情節效果,但是無論如何,這個德南大城的陰影恐怕一時還是揮之不去 !
對台灣而言,1972這屆也是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國號及國旗、國歌參加的奧運,政治介入運動比賽 ? 又奈何 ! 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歡樂與戰爭苦難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輪替一次,從無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