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收到BEG寄來的brochure時還有點搞不清楚狀況:我根本就完全忘記曾經在網站上向他們索取資料這回事了….厚厚的brochure 用一個再生紙做的,薄薄的信封裝著,看上去像是快要散開來的感覺,如不是信封上真的貼了四枚德國郵票,還真懷疑這個信封有辦法遠渡重洋而來…..

 

向官方或民間代表單位索取旅遊資料已經變成習慣了,不過印象中都是向各國駐台機構索取的,像這樣直接從外國寄來而且由對方付了郵票錢的還真是頭一遭 ! 記得第一次是去日本吧 ! 按照坊間有限的自助旅行書上的建議,寄足額的回郵郵票到交流協會去,過幾天,就收到厚厚一疊資料,有日本全圖,東京地圖,日本YH分布圖,JTB的旅館資料以及一本簡易的火車時刻表等等。

1993年,那是我第一次出國。對照起今日網路發達資訊獲得十分方便的條件,彼時只能用資訊貧乏來形容,市面上看的到的書相當稀少,而且年代可能都已久遠,對自助旅行而言,多只能隔靴搔癢,更遑論在圖書館找到有幫助的資料了,因此收到那一疊來自交流協會的資料真的是如獲至寶。

有了一個準備的依循與方向之後,慢慢的,我的行程逐漸演化,從原本的大阪進出(主要是到京都參加一個國際會議)的陽春10日行(包括中間的4天會議),先演化成大阪進東京出的12日行(不同點進出的觀念是很重要的一個演進),到最後變成坐了一趟寢台車到札幌,而且依順時鐘方向繞了北海道大半圈的21日行程。準備過程中還因為希望獲得更詳細的資料,專程從台南搖了4個鐘頭的國光號到台北的交流協會,又因為等不及多人排隊等候影印同一份資料(就是詳細的火車時刻表嚕)[1]  ,再依交流協會人員的建議跑到天母的紀伊國屋書店買到一本袖珍版(但資料完整)的詳細的火車時刻,然後再搖4個鐘頭的國光號回台南。

有了一次經驗,發現到其實各國駐台機構就是獲得相關旅遊資料的最佳管道,因此在那個網路還不普及的年代,就是用一樣的模式,獲得了許多精美又實用的旅遊資料。

言歸正傳,這BEG是怎樣的一個機構呢 ?

BEG Bayerische Eisenbahngesellschaft 的縮寫,直譯成中文大概是拜揚鐵道股份有限公司的意思, 是拜揚邦(或稱巴伐利亞邦)政府所成立的一家管理邦內鐵道相關事務的公司,成立於1996年,起因是原屬全國性(national)的相關事務移轉到邦(state)政府之故。

根據它網站的介紹,目前於德國各邦普遍推行的邦票,其實最早就是BEG開始推的,換言之,拜揚邦應可算是最早使用邦票的地區。不過,眾所周知,德國的鐵道不是德鐵(DB)在管理的嗎 ? 要查詢德國的鐵道相關資料一定得上德鐵網站,怎麼會牽扯到BEG ?

說實在,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反正有一天在搜尋拜揚邦票的資料時就冒出這一號大哥,進去一瞧,發現資料還頗多的,尤其它在邦票相關的資料看起來比DB詳細,提供的邦票範圍路網地圖更是詳盡,有拜揚邦全區的,有拜揚邦各分區( ??)的,

更另我感到意外的是它還可以查到所有拜揚邦境內車站的詳細平面圖,

這是我從準備德國行以來就一直在找的東西,

因為自助旅行不免會要拖著行李轉車,假使有這個資料對於轉車的規劃會更完善,可是從DB網站只能搜尋到大車站,如Munich, Frankfurt, Nürnberg…等,所以在BEG的網站上的收穫是蠻豐富的。

在用DB查詢火車資訊時不免會將她與自己熟悉的幾個日本鐵道網站作比較,其中,就車站的詳細圖說而言,日本一般算是做得比較精緻,不僅每一站有,而且是立體的,這對很多兩線交會的車站而言是很重要的,當然,話說回來,可能德國比較少像日本那樣有許多立體交會的鐵道吧 !

 

 

 

  

 

再回到那個快要解體的信封,坦白說,如果不是看在那四枚德國郵票的面子,它可能老早進垃圾桶了,可它目前卻被妥善得保存著 !

先看左邊看那個BEGLOGO,菱形藍白方塊正是拜揚邦旗,然後旁邊噴出一輛高速列車,十分簡潔有力;

四枚郵票其實只有兩種:

55(?? 不確定它的單位) 那枚是畢德麥雅時期(the Biedermeier era)德國重要畫家 Carl Spitzweg 的畫作:Der arme Poet (The poor poet),這幅畫目前典藏於慕尼黑的新繪畫陳列館 (Neue Pinakothek);繪畫我沒研究,不過Carl Spitzweg出生於1808年,換言之,今年正好逢他誕生200週年。

至於那枚145分的郵票則寫著 “ 1100 Jahr Eichstätt”,顯然是慶祝拜揚邦小城Eichstätt 建城1100年的紀念郵票。Eichstätt Stadt中文翻譯為”茨城”。她的地理位置約位於慕尼黑與紐倫堡的中間,大約就在拜揚邦中間的位置,不過她的城區並不在主要鐵路上,如果從南邊的慕尼黑搭乘往紐倫堡方向的火車都必須在Eichstättb Bahnhof 這一站換車,然後轉到支線,而這支線只有3站,最後一站就是Eichstätt Stadt。這令人聯想到同樣位在拜揚邦,以中世紀建築聞名的羅騰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她也是位在鐵路支線上的最後一站旁邊,據說是為了古城的保存著想而有此設計,不知Eichstätt Stadt的狀況是不是一樣 ? 不過如果從網路上搜尋的結果以及Google Earth 上照片的密度來當作景點受歡迎程度的指標,顯然Rothenburg ob der Tauber要遠超過Eichstätt Stadt。這枚郵票是以城市的建築為主題,根據從Google Earth 上相關照片比對的結果,這群建築大概環繞著市民廣場(Residenzplatz),而在建築後方則隱約可以看到Eichstätt Dom的兩座尖塔。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參考網站:

http://de.wikipedia.org/wiki/Carl_Spitzweg (畫家Carl Spitzweg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varia (拜揚邦資料)

http://www.bayern-takt.de/public_main_modul.php?ses=&page_id=291&document_id=427&unit=4866f2910f3c7 (BEG)



這大概是交流協會最有人氣的業務之一,即使旅遊的部門早已從IBM大樓搬到目前長春路附近的新址,儘管多數人早就揚棄紙本的火車時刻表(很大一本ㄝ),因為上網查是又快又方便,還是有人在排隊等候那每個月新出版的時刻表,等著影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nks 的頭像
    stevenks

    stevenks

    steven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